要千方百計將自身的資源優勢、生態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、發展優勢,為地區發展拾柴添薪;沒有明顯的資源優勢,也要想方設法把相對劣勢變為相對優勢、把競爭短板變為發展跳板,這樣,才能在不斷的“異想天開”中“無中生有”。
說到現在大火的冰雪經濟,就不能不提哈爾濱。
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,為當地催熱冰雪旅游帶來了無限可能。2024年,“爾濱”接住了來自文旅市場的“潑天富貴”,演繹出一場熱“雪”沸騰的冬日盛宴。今年,火熱一如既往。數據顯示,2025年春節期間,哈爾濱累計接待游客1215.1萬人次,同比增長20.4%;旅游總收入達191.5億元,創歷史新高。一票難求的冰雪大世界,僅春節期間就接待游客61萬人次;截至2月11日,運營的52天中,接待游客突破300萬人次,創下最新紀錄。
在冰雪旅游這條賽道上,哈爾濱的爆火實屬意料之中。但你能想到,地處南方的浙江也會因為冰雪而燃爆嗎?
不說別的,就說正在舉行的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。賽場內,頒獎禮服、賽事制服、保障車隊等大量云集的浙江元素引人注目;賽場外,冰雪經濟在南方大地的崛起也成為產業觀察者津津樂道的現象。據初步統計,春節假期,浙江約有15萬人次體驗了冰雪運動,帶動了相關場館的運營收入超過3億元。而產自義烏、東陽、寧波、嘉興等多地的滑雪產品,不僅在國內市場上占據重要份額,還遠銷海外,成為國際冰雪運動裝備市場的重要參與者。比如,作為全國最大的滑雪杖生產基地,寧波市寧海縣深甽鎮擁有滑雪杖生產企業34家,全鎮生產的滑雪杖就占據全球60%的市場份額。
一個不“產”雪的省份,卻與“爾濱”一樣,成為了“冰雪”經濟的重要推動者,更在冰雪產業發展中一騎絕塵,走在了其他地區的前列。原因何在?這對謀求發展冰雪經濟的寧夏來說,又有什么借鑒意義?
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,這一點毋庸置疑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,強調要把發展冰雪經濟作為新增長點,推動冰雪運動、冰雪文化、冰雪裝備、冰雪旅游全產業鏈發展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,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,也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冰雪經濟。從“爾濱”到浙江,從東北大地到毓秀江南,跨越地理界線和氣候影響的生動實踐證明,很多時候,地區產業發展的騰飛,不看有沒有,而看想不想;不怕行不行,就看敢不敢。只要有機遇、有政策、有空間,就要千方百計將自身的資源優勢、生態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、發展優勢,為地區發展拾柴添薪;沒有明顯的資源優勢,也要想方設法把相對劣勢變為相對優勢、把競爭短板變為發展跳板,這樣,才能在不斷的“異想天開”中“無中生有”。
在浙江工作時,習近平同志將義烏的發展概括為“‘莫名其妙’的發展、‘無中生有’的發展、‘點石成金’的發展”。“缺雪”的浙江能在冰雪經濟中闖出一片天,稱得上是一部新時代“無中生有”的傳奇。地處西北的寧夏,本身就擁有許多獨特資源,冰雪方面的資源條件無法比擬“爾濱”,卻也不比浙江差,倘若能解放思想、大膽嘗試,多一些“無中生有”的創新探索,又何嘗不能在越來越熱的冰雪經濟中搶得“一杯羹”?看看春節期間寧夏雅豪國際滑雪場、賀蘭山冰雪大世界、中衛沙坡頭景區冰雪樂園等各個冰雪場所絡繹不絕的人群,就可知其中潛力。
如今,“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”正在全國各地的創新發展中從愿景變為實景。未來,拿出“無中生有”的膽魄,在冰雪產業乃至其他各個產業賽道上不斷創新、敢闖敢試,我們又何愁不能造就更多“點石成金”的驚喜?!(嚴霜劍)